资讯>正文

小米的大模型业务会不会重蹈VR业务的覆辙?

2023-08-18 16:03:16来源:93913.COM


(资料图片)

8月14日,雷军的第四次年度演讲「成长」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。在紧随其后的新品发布环节,雷军正式宣布小米也要全面拥抱AI大模型了。据他介绍,与其他公司不同,小米大模型技术的主力突破方向为轻量化、本地部署,让用户既可以拥有数据安全,又可以拥有大模型的先进生产力。

为什么要说一个“也”字?因为在小米之前,国内主要科技巨头几乎全部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:百度有「文心一言」,阿里有「通义千问」,腾讯有「混元助手」,华为有「盘古」,科大讯飞有「讯飞星火」,网易有「玉言」,360有「360智脑」,京东有「言犀」,抖音有「火山方舟」… 因此,当我听到小米在今年4月成立自己的大模型团队,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意料之中。而这种热火朝天的场面,不禁让我回想到2016年同样火热的“VR元年”。彼时,国内外巨头纷纷拥抱VR/AR,其中也自然包括小米。

2016年初,雷军在小米年会上表示,小米将在 2016 年筹建小米探索实验室,并会在初期重点投入研究 VR 和智能机器人。8月,小米推出了一款仅售49元的玩具版VR头显(手机盒子),并在2个月之内就卖出了40多万台。10月,小米VR正式版(手机盒子)发售,对标三星Gear VR,售价199元。2018年5月31日,小米与Oculus联合打造的小米VR一体机发售,售价1499元起。

站在2018年的时间点来看,小米的VR业务基本上都“踩对了点”:手机盒子、(带手柄的)高端手机盒子、3DoF VR一体机一个都没少。而且从消费电子市场的角度来看,从操作系统(MIUI)起步并在硬件领域浸淫数年的小米在VR赛道存在明显优势,供应链、操作系统、内容生态、品牌影响力、用户社区都是小米的优势所在,其综合竞争力至少比“原生”VR硬件创业公司要强出一个数量级。

而之后发生的故事想必熟悉XR行业的人士都知道了。2019年8月,有媒体传出小米解散VR团队的消息,虽然当时官方进行了辟谣,但之后我们再没有看到小米推出过任何VR头显产品,之前小米VR团队的几位大将也纷纷加入其他VR公司或选择离开XR行业,这就从事实上证明了其VR团队已经解散的现状。

数年之后,回顾这段历史,我们不难找出当年小米VR失利的原因,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产品销量不及预期,然后被集团放弃。对于一个做了三年都不怎么赚钱的业务,拥有众多业务线的小米选择了放弃,看上去应该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决策。相对而言,XR行业真正的领导者Meta与国内一众VR硬件创业公司则没有其他选择,在近乎破釜沉舟一般的坚持之下,经过数年探索与迭代,VR一体机这个品类终于在全球实现千万级销量,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终于突破百万大关。站在当下的时间点,我们依然很难判断小米对于VR业务的取舍究竟是对是错,不过现在回忆这段往事,还是令人感慨万千。

回到AI大模型,平心而论,虽然相对其他对手入局较晚,但小米在这个赛道依然具备自身优势:目前小爱同学拥有1.1亿月活用户,而小米手机的月活用户在今年也突破了6亿,庞大的用户量将为其大模型的训练提供海量的数据支持。

不过,反观小米在大模型赛道的竞争对手,他们既包括用户量更多的BAT、抖音、快手,也有像科大讯飞这样的一直专注AI的“科班生”。短短半年之内,大模型赛道已然完成了从蓝海市场向红海市场的转变,其进化速度与竞争激烈程度甚至超过昔日的VR。

而从业务本身的特点来看,一方面大模型的训练需要消耗海量的计算资源和综合成本,另一方面大模型的落地和变现目前依然处于早期探索阶段。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有巨头参与的激烈竞争,可以预料的是,大模型业务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都会处于一个“烧钱”的状态。

回顾过去,我们看到小米在VR业务启动的三年之后因为ROI不佳而选择了放弃。展望未来,我们同样可以预测,小米的大模型业务未来三年的ROI一定也不会是一个漂亮的数字。而在“三年之约”之后,喜欢“顺势而为”的小米能否在新一轮的AI浪潮中大获全胜,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
VR小米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财经月刊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如有问题,请联系我们!

相关内容